• <tbody id="p9lno"></tbody>
    <tbody id="p9lno"><noscript id="p9lno"></noscript></tbody>

            <button id="p9lno"></button>
            <dd id="p9lno"></dd>
            <dd id="p9lno"><center id="p9lno"></center></dd>
          1. 回憶蘇昌培 (下)
            來源:桃源鄉訊 2023-02-09 17:20:03

            接上期)

            蘇昌培參加第四屆中國永春蘆柑節

            回家與大家商量,母親說:由你自己決定。姐妹弟都說:如果你不去,人家以為我們出身不好不能去;你去了,以后招工招生我們也能去……

            公社秘書老陳挺同情我,力挺我去,他說:“我相信,像你這樣的人才,不會永遠呆在井下的……剛好這幾天蘇書記和老吳去泉州學習,如果他們在,肯定不放你走的……”再三權衡, 最后我決定“鋌而走險”招工去天湖山……

            據說蘇書記回來,得知我招工去天湖山,很生氣,問在家領導。老陳說,大家都推薦他走,我不好阻攔……

            到礦山,我給蘇書記寫過一封信,一方面對他幾年來對我的關心表示感謝,一方面向他說明我去天湖山的原因。他沒有回信——那個時代,領導是不輕易給人家寫信的。

            蘇書記當年帶領大家開辟的“后房山平原”和“大興嶺平原”,先種植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,以后建起了廠房,現在成為三班鎮工業園區了。

            蘇昌培代表省政府向顏彬聲先生頒發“興醫利民”獎匾。(林聯勇 供圖)

            與蘇昌培一起兩年,我印象最深的還有三點:

            一蘇昌培自律廉政做得非常好。他在辦公室工作的時間不多,大部分時間是用在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工作上。他好像不會騎自行車,喜歡帶上一根木棍或一支短竹竿下鄉——一徒步當拐杖,二可打狗,少有人家陪伴;有時老吳陪他,也是走路;有時半路遇到大隊的拖拉機,人家招呼他坐“順風車”, “不用,不用!” 他也執意不坐,說,“我們走路,看的東西多,了解的也多?!彼麖牟怀匀思乙活D飯,從不拿人家一棵草。錦山是離三班公社最遠的村落,約10公里左右,一次他叫通訊員通知我與他同行,走路到錦山已經快十點了,到田間看晚稻苗情,回大隊部聽匯報已經是中午11點多了,大隊干部要留我們吃午飯,他說:“你們不要煮,我來時已在公社食堂掛膳了?!蔽一氐郊依?,已經下午快一點了。另一次,我和他去蔡徑洞上生產隊,剛好社員們冬至集體聚餐,隊長社員們盛情挽留我們一起用餐,蘇昌培也是拒絕?;貋砺飞?,一個陪同的干部開玩笑說:“蘇書記,叫人家請客是不行的,今天我們是‘屎學枋撿到粗紙——碰巧’,生產隊大鍋飯也不差我們三雙筷子?!薄澳氵@樣說就不對了,”蘇昌培嚴肅地看了他一眼,說,“因小失大呀!今天社員們是好意留我們吃飯,過后他們會怎樣想怎樣說?你可能認為一次不要緊,但有了第一次,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,傳到社會上去,影響會怎樣?你們想過?”蘇書記這樣一說,我們都啞口無言,振聾發聵!

            二蘇昌培善于發現人家的優點,卻很少背后評論人家不是。每次公社開會,蘇昌培認真聽取匯報,當聽到典型介紹,或聽到某人的優點,他就馬上叫人調查了解,確認事實,就大張旗鼓給予表揚宣傳。也有人向他打小報告,他靜靜聽,不表態,也派人了解(不是一個,而是兩三個),屬于事實的,叫當事人到大隊或公社,對其進行批評教育;屬于誣陷的,他會找到受害者,對其進行鼓勵,勸其放下包袱,不要擔心;也找到誣告者,解釋說明具體事實的真相,讓其汗顏不敢再誣告。當時公社會計老林(德化水口人)堅持原則,工作認真細致,把公社的錢袋子管得嚴嚴實實的,結果惹個別人不快,向蘇書記說三道四,說他家庭出身不大好,是鐵公雞。蘇昌培仔細了解后,發現老林是位辦事公正、大公無私的好會計,以后多次在各種會議上公開表揚,還委以重任。以后,再沒有人敢誣告老林了;老林放下思想包袱,工作更積極了……

            三蘇昌培善于學習,善于思考。那時我經常晚上送稿件到公社廣播站,每經過二樓會議室,總看見他在乒乓球桌旁看報紙看雜志;每去他宿舍,總看見他捧著書看。他讀書看報不是死記硬背,而是善于思考和如何靈活運用。難怪以后坊間流傳他初調到南安當縣委書記一段時間,整天看南安縣志,翻史書,了解南安縣情。剛好總書記胡耀邦和李鵬部長(時任中央水利水電部長)到南安視察,胡總書記提問有關南安的歷史、地理、文化、華僑、物產、氣候等,蘇昌培都對答如流,讓胡總書記十分吃驚,不止一次對省委書記項南說:“小蘇是個人才……”不久,蘇昌培被提拔到莆田當市委書記。其實,這是蘇昌培平時愛讀書,善于思考良好習慣和長期積累的結果與回報,是歷史的必然。

            因為蘇昌培全心全意為三班群眾服務,工作勤勤懇懇,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望,不少群眾有什么難處,喜歡找他反映解決。因為有蘇昌培這樣一個公社書記當領頭雁,當時三班公社的政治生態很好,全體干部心情舒暢,團結一條心,同心協力,把三班各項工作都做得很好,成為德化乃至全地區的典型。

            尾聲

            原大興嶺人造平原,現已成為紫云開發區。(鄭寶國 攝)

            我在天湖巖礦井起初當掘進工,以后學校缺教師,到礦井小學當教師。1978年8月,我與他人對調到德化城關小學教書。

            1978年暑假,我回五里街度假,那時五里街糧站重建,拆掉我們的房子做腳手架,安排我們暫住民生路劉厝巷旁的店樓(即李堯南樓房)。那天我走出門口,發現對面林華敦(原桃城公社書記)送蘇昌培從店門口走出來,蘇昌培一看到我,忙喊:“夢如!”我忙迎上前與他打招呼。蘇昌培半嗔半怒說:“你偷跑去天湖山,也不跟我說一聲!”我說:萬般無奈,為了姐妹弟前途去的。聊了一會兒,最后蘇昌培說:“當老師好,好好工作,以后有什么,多聯系……”

            可是以后,我沒有給蘇昌培寫信,也不敢再見他。為什么?因為我的家庭出身背景和自己的性格、文化、愛好興趣諸多原因,我早給自己定位:我是不適宜走仕途的,只能當一名普通教師。如果我跟他經常聯系,他一定很關心我,勢必會培養提攜我,會讓他花費很多心神的……

            但我的心里,永遠掂記著他——在我插隊最憋屈、郁悶、迷茫的那段日子,是他大膽使用我,暗中關心我,真心想培養我——雖然他與我不是很親近,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,但我無比感動感激,永遠銘記在心!

             作者:鄭夢如

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蒲遠寶
            一级片a 级片
          2. <tbody id="p9lno"></tbody>
            <tbody id="p9lno"><noscript id="p9lno"></noscript></tbody>

                    <button id="p9lno"></button>
                    <dd id="p9lno"></dd>
                    <dd id="p9lno"><center id="p9lno"></center></dd>